2021-09-15 09:21:48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9月14日讯(芝罘融媒记者 韩云全 通讯员 姜柯君 摄影报道)中秋节即将到来,在烟台海中宝海产品交易中心,鑫望海参公司的负责人周华和员工们一起,将优质海参称重、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市场正渐渐摆脱疫情的影响,逐步恢复往日活力。
连日来,我区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海洋发展“新路径”,以海洋产业顶层设计为引领,以培育优势产业为主线,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力促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实现海洋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描绘出海洋经济“新蓝图”。
打造“互联网+”海参产业模式
建设海洋牧场产品体验馆
“借助中秋佳节,各海产品经营企业收到不少订单,又‘火’了一把。”烟台华信商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时铭玮介绍,行业的复苏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帮助。
今年上半年,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邀请阿里巴巴集团山东区域总监和天猫食品运营专家来我区考察,实地调研走访海中宝等大型海参批发交易市场,探讨烟台海参产业销售新模式,建设“互联网+海参”线上销售平台,为海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交流探讨,企业、市场、商铺各方代表达成共识,构建政产研合作发展的新型创新合作平台,发展“互联网+”海参产业模式,围绕海产品销售行业发展开展深层次、多领域、高水平合作。目前,天猫正在布局烟台特色产业带,择优挑选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组建烟台海参品牌旗舰店,科学助力我区海洋渔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此外,为促进我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邀请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有关专家来我区考察,达成了3项合作意向,为引进高层次涉海人才,打造水产品名优品牌、推进海参行业标准出台提供坚实保障。下一步,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将与我区重点海参养殖企业及海参批发交易市场开展合作,加强海参育苗、养殖、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质量鉴定,建设海参溯源数据库,建立海参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海参供应链全流程质量监控。
“我区不仅在海洋渔业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培植壮大海洋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有所突破。”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海洋发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区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着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渔业种业龙头企业,对马岛苗种培育车间、饵料车间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优质水产苗种生产能力,目前项目已完工。同时,抓好烟台海洋牧场产品体验馆项目建设,全方位展示海洋牧场的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海参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基础装修及改建工程已全部完工。
促进传统行业提档升级
加快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未来5年,我区海洋经济将全面促进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等传统行业提档升级,突破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体系完善、经济结构合理、科技创新驱动的现代海洋发展新格局。”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海洋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说。
实施蓝色种业工程。以芝罘省级刺参原种场为依托,在马岛和担子岛建设育种中心,支持育苗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培育刺参、牡蛎、鲍鱼等本地养殖新品种,重点推动“崆峒岛一号”海参和多倍体牡蛎的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打造北方重要的种业基地。推动海水养殖提档升级。在东口建设海上牧歌渔业综合体与特色风情小镇项目,对传统网箱养殖区进行升级改造,将东口打造成渔业特色风情小镇;在马岛和担子岛建设现代渔业园区,积极引进渔业上下游企业,打造集水产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园区。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引导水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推进总投资3.1亿元海和——海洋产业研发科技园项目建设,打造海洋生物博物馆、现代化观光生产车间、科技研发中心、深海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为一体的海洋食品科技产业园。推动渔业流通和服务业发展。加强与电商的合作,在区域品牌打造、网店经营等方面,与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开展合作,不断扩大互联网在水产品销售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我区渔业品牌价值。
紧紧围绕全域旅游、休闲芝罘主题,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强化项目引领、服务保障和宣传营销,构建适应市场需求、芝罘特色明显、管理服务到位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城市休闲旅游发展新高地。推进邮轮母港与游艇码头建设,积极开发芝罘湾海上旅游线路,打造“海上游芝罘”品牌。发展海洋旅游新业态,以海洋牧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创休闲渔业基地、海上垂钓基地,推动渔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发展美食、购物等相关产业,优化提升滨海广场开埠商业街区、大悦城等特色街区,打造一批休闲餐饮型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对东炮台、西炮台等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系列活动,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休闲产品。
大力提升自主研发、设计和总装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海洋渔业、海上旅游业等领域产品,打造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品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中集来福士等骨干企业,建立以国家级平台为核心、多个省市级平台衔接匹配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加快研发多功能海洋平台、大型智能深海网箱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色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工装备高端化发展。重点建设全球领先的“梦想号”海底钻探船,取代美国“决心号”,掌握深海钻探主导权;建设“海洋综合能源岛”,构建以综合清洁能源为基础的人工岛/海上城市,推动海工装备等产业融合发展。
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